【BankLink媒体报道】新时代“交子故事”在成都上演

来源:成都日报2018-06-29 10:51

今年3月,由中国创星创投联盟、易翎资本等共同主办的“2018百鲲武林大会”在成都举行。本次大会发布了“2018成都独角兽企业梯度榜单”。其中,来自成都金融梦工场的贝壳林名列其中,获评成都未来独角兽称号。此时,距离这家公司成立仅仅8个月的时间。


2个月后,“2018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”在蓉举行,贝壳林作为成都市创新创业企业代表,自成立以来首次面向众多投资机构、业内专家进行公开路演,并正式宣布启动Pre-A轮融资计划,公司估值有望超过3亿元。“我们要做行业内的首家独角兽。”贝壳林创始人、CEO杨超告诉记者说,成立近一年来,公司围绕民生服务领域,参股覆盖包括吃、住、行、游在内的8家优秀产业平台,预计至少产生10亿元的资产端交易。“虽然我们目前还只是一家初创公司,但成为成都首家金融科技独角兽,却是我们这群人共同的青春目标。”

36737c9258663cd23bc118f5095e447.jpg

青春故事


成立不足两月 拿到千万级天使投资


2009年,23岁的杨超以创始团队成员的身份加入易贷网时,还没有“互联网金融”这个词,但当时他们已经借助互联网让贷款变得更加便利。2013年,“互联网金融”开始成为热词,个人信贷产品越来越丰富。但此时杨超发现了一个行业“痛点”——个人客户的资源有限、渠道饱和,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却依然存在。


f15d1c64f01f9c652bc42cd14bb962c.jpg


看到行业“痛点”后,杨超决定以此为方向自主创业。创始人团队从不同领域聚集而来,且整个团队都是年轻人。“趁着还年轻,应该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一把。”2017年7月,杨超和团队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——贝壳林,希望作为银行的连接器,帮助传统金融机构(主要是中小银行)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,同时带动产业链金融,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,让资金回归到实体中。其核心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传统银行、互联网银行、互联网金融公司、大数据公司等金融科技专业领域。通过连接器模式,贝壳林开展了包括产业链金融、资产交易和金融咨询三大板块业务,为传统金融机构和传统行业提供互联网金融转型升级综合解决方案。


去年8月,成立一个多月后,贝壳林就宣布顺利完成近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。投资人分别是来自传统金融机构、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产业的大咖及资深创业者。成立仅两个月时间,还处于刚落地的“婴儿”时期的贝壳林却获得千万元天使轮融资,足以表明资本对公司的态度。


平台交易破亿 未来独角兽初露端倪


资本青睐的背后,是对公司模式的看好,贝壳林以“数据金融服务实体产业”为核心的模式得到了市场和资本的认同。杨超表示,“公司之所以取名贝壳林,是应了其英文名‘BankLink’的音译。作为银行连接器,贝壳林一端为传统金融机构(主要是中小银行)输出强征信资产、大数据风控系统,以降低资产风险和扩大业务规模,助力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。另一端则为拥有优质资产的新金融机构对接低成本银行资金,同时为其提供大数据风控解决方案。”有了资本的助力。贝壳林迅速展开业务拓展,首先切入的便是餐饮行业。以传统餐饮产业链为切入点,与行业核心企业合作,业务覆盖农产品产出、产品流通到终端消费等环节,为整个产业链提供聚合支付、大数据分析、供应链融资和现金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。


“通过金融科技的赋能,我们将构建产业金融新生态。”杨超告诉记者说,近一年来,贝壳林立足实体产业链,提供S2B2C(集合供货商赋能于分销商并共同服务于顾客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)的产业金融服务。在企业发展上,公司利用投行化思维运作,已成立覆盖保理融资、投资管理、大数据分析、供应链管理和信息软件开发等在内的5家子公司;在业务发展上,已与包括银行、小贷、第三方金服和金融集团等30家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,目前已获得超10亿元的资金授信,其中部分授信资金已进入最后的在途审批,预计年内首批授信资金余额将超30亿元;在投资管理方面,公司围绕民生服务领域,参股覆盖包括吃、住、行、游在内的8家优秀产业平台,预计至少产生10亿元的资产端交易,公司账面股权回报也超过10倍;在产品布局方面,公司三大科技金融子平台一期建设完成,将逐步投放上线,其中交易路由平台交易额已破亿元。


今年3月,由中国创星创投联盟、易翎资本等共同主办的“2018百鲲武林大会”在成都举行。本次大会启动了“全球资本服务中心”,设立了国内首支独角兽产业基金,并发布了“2018成都独角兽企业梯度榜单”。贝壳林获评成都未来独角兽称号。此时,距离这家公司成立仅仅8个月的时间。“每一个创业团队都有梦想,虽然我们现在距离独角兽的标准还比较远,但成为行业首只独角兽是我们的目标。”杨超满怀信心地说,树立这样的远大目标,不仅是基于对于公司发展的自信,还因为成都当前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。“成都大力发展新经济,奋力建设西部金融中心,对我们而言,是巨大的机遇。”


独角兽孵化器 构建金融科技新生态


贝壳林成立之初,在公司选址上,合伙人均预想将公司落在金融高地上海。但综合多方考虑贝壳林最终选择成都,并入驻位于成都金融城的金融梦工场。对于入驻金融梦工场的初衷,杨超表示,一方面,金融梦工场是专业的金融科技领域的孵化器,贝壳林本身有着“金融+科技”的定位,入驻金融梦工场的“基因”比较契合。另一方面,企业充分享受了金融梦工场的平台资源,“这也是即便其他地方免费为我们提供办公场地,我们最终还是选择入驻金融梦工场的原因。”


事实上,贝壳林只是金融梦工场众多企业中的一家。金融梦工场于2016年11月成立,是国内首个金融科技众创空间,聚焦数字货币创新、融资模式创新、支付手段创新和征信业务模式创新等前沿领域,现已聚集阿里云、中国银联、中金认证、通联支付、数喆科技、普林科技、贝壳林、晟世智谷、泛山科技、慧择网等领先的金融创新发展团队,形成了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领域的生态圈。金融梦工场努力构建“资本青睐、技术领先、人才聚集、信息畅通”的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区,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化、专业化金融科技双创基地,助力成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。


d855cf3de868078aa38ed91e234c8ba.jpg

(贝壳林团队)


作为国内首家金融科技众创空间,金融梦工场未来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众创空间,其所在的成都金融城也将打造“金融科技之城”。作为金融梦工场的拓展项目,金融梦工场·交子金融科技中心即将落成。其定位为金融科技创新载体和“产学研”创新与交流中心,建筑面积约44000平方米,可提供超过3000个工位,吸纳150家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。金融梦工场·交子金融科技中心将推进金融科技在成都的集聚创新发展,打造全国领先的金融科技产业功能区,构建完善的金融科技创新生态链,筑就高效共享的金融开放开发平台,助力成都打造金融科技产业高地。


此外,金融梦工场·金融麦田也预计将在7月份投入使用。建成后,将提供办公工位超4000个,容纳300个创新创业团队入驻,将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众创空间,金融科技上下游贯通的产业链将在这里成型,进一步壮大金融科技产业生态圈的产业基础。


青春档案


青春代言人:

贝壳林CEO杨超


青春印记:

从金融梦工场出发,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


一句话青春故事:

之前十年在成都创业,之后二十年、三十年我也将继续在成都创业,也希望更多有梦想的创业者来成都共谋发展


一句话青春格言:

珍惜青春,珍惜时间,以梦为马,不负韶华


一句话产业前瞻:

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是必然趋势,而且势不可挡


一句话评价成都:

创业之都、生活之都、成功之都


数说未来


十个工程 近百个大项目

成都2022年建成国家西部金融中心


2017年,成都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04.3亿元,同比增长8.4%,占GDP比重达11.6%。第九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(CDICFCI)显示,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中西部第一。今年3月发布的“全球金融中心指数”显示,成都金融中心竞争力位列全球第82位,较去年提升4位;而5月发布的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显示,成都排名中西部第一,全国第六。今年4月,成都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》和《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行动计划》。其中,《行动计划》包括十大工程,近百个大项目。


ce14b64e4981566f06ea6c359371eac.jpg

(成都金融梦工场)


对于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具体目标,《行动计划》指出,到2022年,成都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500亿元;全市本外币存款规模达5万亿元,本外币贷款规模达4万亿元;全市社会融资规模达1万亿元,经济证券化率达200%,直接融资比重达60%以上。《若干意见》指出,成都将做强做大金融总部经济,鼓励各类金融企业以创新产品和新兴业务总部布局为载体,支持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来蓉设立法人金融机构总部、专业子公司、区域性中心、功能性总部、研发运营后台服务机构。同时,结合成都市金融产业功能区规划,成都市将对落户的持牌法人金融机构按其注册资本的1%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4000万元奖励。

对于实体经济证券化,《行动计划》同样提出了具体目标——到2018年底,境内外上市公司达97家,2020年底,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20家,2022年底,境内外上市公司达150家,新三板挂牌650家,四板市场挂牌1800家,打造千亿市值上市公司2至3家,上市企业力争比2017年底增加一倍。


青春答案


金融科技因何领先西部?

成都具有金融创新基因


目前,我市新金融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,经济证券化水平不断提升,主要金融指标稳居中西部第一。今年3月发布的“全球金融中心指数”显示,成都金融中心竞争力位列全球第82位,较去年提升4位;而5月发布的中国双创金融指数显示,成都排名中西部第一,全国第六。那么,成都何以有如此表现?


事实上,成都金融科技领先西部并不意外。1000多年前,“交子”在成都出现,并成为现代金融纸质货币的雏形。金融创新的基因流淌在成都的血脉当中,“敢为天下先”的创新精神延续至今。北京吉利学院校长、本报首席观察员霍伟东表示,成都提出要从科技金融、消费金融、农村金融、供应链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文化金融六大金融形态入手,在这些领域打造几项全国“单打冠军”,找准了定位,挑准了突破口。“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,单从金融中心打造上,我们可能拼不过上海、北京,互联网金融方面也拼不过杭州。但从这六大金融形态入手,可以将成都的金融优势充分发挥,从而在这些领域,在全国争得引导和领先地位。”